docker的英文本意是码头工人,也就是搬运工,这种搬运工搬运的是集装箱(Container),集装箱里面装的可不是商品货物,而是任意类型的App,Docker把App(叫Payload)装在Container内,通过Linux>
Docker的核心底层技术是LXC(Linux Container),Docker在其上面加了薄薄的一层,添加了许多有用的功能。这篇stackoverflow上的问题和答案很好地诠释了Docker和LXC的区别,能够让你更好的了解什么是Docker, 简单翻译下就是以下几点:
那么Docker有什么用呢?对于运维来说,Docker提供了一种可移植的标准化部署过程,使得规模化、自动化、异构化的部署成为可能甚至是轻松简单的事情;而对于开发者来说,Docker提供了一种开发环境的管理方法,包括映像、构建、共享等功能。
从下图可以看出,VM是一个运行在宿主机之上的完整的操作系统,VM运行自身操作系统会占用较多的CPU、内存、硬盘资源。Docker不同于VM,只包含应用程序以及依赖库,基于libcontainer运行在宿主机上,并处于一个隔离的环境中,这使得Docker更加轻量高效,启动容器只需几秒钟之内完成。由于Docker轻量、资源占用少,使得Docker可以轻易的应用到构建标准化的应用中。但Docker目前还不够完善,比如隔离效果不如VM,共享宿主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基础库等;网络配置功能相对简单,主要以桥接方式为主;查看日志也不够方便灵活。
另外,IBM发表了一篇关于虚拟机和Linux container性能对比的论文,论文中实际测试了虚拟机和Linux container在CPU、内存、存储IO以及网络的负载情况,结果显示Docker容器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开销,但是使用AUFS会一定的性能损耗,不如使用Docker Volume,Docker的NAT在较高网络数据传输中会引入较大的工作负载,带来额外的开销。不过container的性能与native相差不多,各方面的性能都一般等于或者优于虚拟机。Container和虚拟机在IO密集的应用中都需要调整优化以更好的支持IO操作,两者在IO密集型的应用中都应该谨慎使用。
Docker是CS架构,主要由下面三部分组成:
了解了Docker的组成,再来了解一下Docker的两个主要概念:
Docker的网络功能相对简单,没有过多复杂的配置,Docker默认使用birdge桥接方式与容器通信,启动Docker后,宿主机上会产生docker0
这样一个虚拟网络接口, docker0不是一个普通的网络接口, 它是一个虚拟的以太网桥,可以为绑定到docker0上面的网络接口自动转发数据包,这样可以使容器与宿主机之间相互通信。每次Docker创建一个容器,会产生一对虚拟接口,在宿主机上执行ifconfig
,会发现多了一个类似veth****
这样的网络接口,它会绑定到docker0上,由于所有容器都绑定到docker0上,容器之间也就可以通信。
在宿主机上执行ifconfig,会看到docker0这个网络接口, 启动一个container,再次执行ifconfig
, 会有一个类似veth****
的interface,每个container的缺省路由是宿主机上docker0的ip,在container中执行netstat -r
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内容:
容器中的默认网关跟docker0的地址是一样的:
当容器退出之后,veth*虚拟接口也会被销毁。
除bridge方式,Docker还支持host、container、none三种网络通信方式,使用其它通信方式,只要在Docker启动时,指定–net参数即可,比如: